去年秋天我在西安城墙根下喝冰峰时,碰见个研究城市发展的老教授。他蘸着茶水在木桌上画圈:“长安、未央、雁塔这三个区啊,像三条腿的青铜鼎,撑着古城往新世纪走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爷爷去长安区上坟,他总指着苍老的土塬说:“底下埋着十三个王朝的梦呢。”
长安区那片土地确实像本活史书。有回带外地朋友去韦曲老街吃葫芦头,老板边掰馍边说:“咱这地方邪乎,随便挖个地铁都能惊动祖宗。”这话虽夸张,但东大的战国墓、杜陵的汉瓦片确在证明,周秦汉唐的气息早渗进黄土里了。更神奇的是,当年在翠华山露营,护林员指着星空说:“古人拜的二十八星宿,搁现在就是卫星导航咯。”这个把秦岭当后花园的城区,去年竟产出1455亿的GDP,比好些地级市都阔气。
未央区的故事总绕不过丝绸之路。记得有年大雪,我在未央宫遗址看见几个中亚留学生捧着冻红的双手呵气,恍惚间像是看见张骞使团的篝火。这里的人特别习惯“出发”——航站楼起落的铁鸟、北客站穿梭的高铁,连卖肉夹馍的大姐都挂收款二维码:“扫码支付嘛,新丝绸之路!”前些日子路过刚开放的汉长安城遗址公园,导游举着小旗调侃:“咱未央名字取得妙,既惦记着未央宫的‘永无尽头’,又盼着GDP像高铁般刹不住车。”倒也应景,去年1565亿的数字,可不就是踩着油门往上涨。
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雁塔区。考研那年租住在师大路,清晨总被背单词声吵醒。巷口修自行车的老汉有句名言:“在咱这儿,扫地阿姨都能跟你唠两句相对论!”这话不假,有次真听见清洁工讨论交大实验室的成果。更绝的是这里的昼夜交替——白天游客挤在大雁塔下摆拍玄奘同款,入夜后烧烤摊飘香,穿实验服的学生和程序员混坐撸串。难怪去年3118亿的经济总量,硬是把曲江的霓虹、高新的代码、航天城的火箭都装进了账本。
有网友在本地论坛开玩笑:“长安区是捧着古董碗吃饭,未央区揣着高铁票赶路,雁塔区直接端着智能饭盒搞科研。”细想挺贴切,这三个区像不同年龄的兄弟:大哥守着祖业精耕细作,二哥忙着闯荡西域商道,三弟干脆在实验室造未来。听说最近有学者提议构建“文化-枢纽-创新”三角区,我倒觉得不必拘泥名次。就像那晚在护城河边,卖皮影的老艺人摆弄着三根竹签:“管它谁长谁短,能挑得起长安城的日月星辰就是好签杆。”
你家乡的街巷是否也在书写这样的故事?下次若来西安,别光盯着兵马俑。去长安区听听秦岭松涛里的编钟余韵,到未央区摸摸汉砖上即将启程的驼队温度,再拐进雁塔区菜市场,看手捧凉皮的院士如何用方程式解构辣子香——这才是活着的长安。
优配网-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-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