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外援市场最近热闹得像菜市场早市。辽宁队和广东队这两支老牌劲旅,正在为争夺联赛顶级外援打得不可开交,据说双方都开出了让人眼红的报价。这种抢人大战在休赛期并不新鲜,但今年情况有点特殊——联赛刚出台的新规让外援交易变得像走钢丝。
新规定说简单也简单:赛季初注册几个外援,赛季中就能换几次人。听起来挺公平是吧?可实际操作起来,球队管理层都在挠头。辽宁队这边正忙着处理老将合同,想给年轻人腾位置;广东队则盘算着怎么用最少的钱淘到最好的外援。结果就是外援身价水涨船高,有些经纪人现在报价时鼻孔都快朝天了。
说到外援,就不得不提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——归化。有人觉得咱们国家队要是能归化几个强力外援,冲击奥运会就有戏。但现实很骨感,现在CBA这些外援,能扛起国家队大梁的还真没几个。巅峰时期的马尚或许够格,可这样的球员毕竟凤毛麟角。像布莱克尼这样的得分手,到了国际赛场能不能吃得开还得打个问号。
菲律宾队就是现成的例子。他们有克拉克森这样的NBA球星,不照样在奥运资格赛折戟?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,光靠一个超级球星可玩不转。咱们联赛现在四节七人次的政策,确实让杨瀚森、林葳这些年轻人得到了锻炼机会,但国家队的整体实力还是原地踏步。
说到底,中国篮球的问题不是买几个外援或者归化几个球星就能解决的。看看现在各支球队的选人方式,活像在开盲盒——花大价钱签来的外援,用起来合不合手全凭运气。更麻烦的是,外援上场时间太多,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反而被压缩了。
其实明眼人都知道,真正靠谱的路子还是得靠自己培养。赵维伦在海外打拼,王俊杰、杨瀚森这些年轻人在联赛冒头,这才是希望所在。要是能再搭配个合适的归化球员当帮手,效果可能更好。但前提是咱们自己的球员得先练出来,否则就像盖房子不打地基,再漂亮的装修也是白搭。
联赛新政的初衷是好的,可具体执行起来总有些变味。现在各队都在忙着重建,可重建不能光看眼前。有些球队为了腾出薪资空间,把老将当白菜卖,这操作看着就让人揪心。外援政策调整来调整去,最后别成了拆东墙补西墙。
中国篮球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的速成法,而是沉下心来把青训体系搞扎实。留洋的留洋,练级的练级,该交的学费一分都不能少。那些总想着走捷径的,最后往往绕了最远的路。篮球场上的事,从来就没有什么终南捷径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优配网-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-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