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群体中,徐向前元帅的宽厚品格可谓独树一帜。他的一生,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,抑或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运动,都尽量避免卷入其中。
这份超乎常人的气量,甚至延伸至曾迫害其妻子程训宣的人,徐帅都没有选择打击报复,其胸襟之广,令人生敬。然而,面对开国中将黄志勇,徐向前元帅却一反常态,直言其为“整人专家”,这种截然不同的评价,令人好奇黄志勇究竟有何过人之处,能让厚道的徐帅留下如此强烈的负面印象。
初见端倪的嫌隙
黄志勇,这位出生于1914年江西崇义的革命者,年仅16岁便投身革命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两年后,即18岁,他正式加入红军队伍。
在土地革命的激荡时期,他长时间在红三军团浴血奋战,亲历了第三次至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严峻考验。
长征途中,红一、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后,黄志勇被混编进入红四方面军序列,这正是他与徐向前元帅产生交集的起点。
然而,这次会师也带来了路线之争,徐帅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,最终率部跟随张某南下。黄志勇对此决策持有异议,心中的不满由此萌芽。
红军抵达陕北后,黄志勇进入抗日红军大学深造,抗战甫一爆发,他便留校执教。在此期间,校内掀起了一场针对“批张”的运动,范围有所扩大化,不少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都受到了牵连。
令人意外的是,黄志勇在这次风潮中,甚至公开指责过徐向前元帅。这种带有急躁冒进色彩的行事作风,不仅使得不少人无辜蒙冤,也给他自己树立了许多对立面。
随着内部矛盾日益尖锐,毛主席及时察觉了问题的严重性,果断采取措施加以纠偏,有效地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。
功勋下的另一面
整个抗日战争时期,黄志勇的工作重心基本都在后方。直至日本宣告投降,他才被调派至冀察热辽军区履职。
最初,冀察热辽地区隶属于晋察冀军区。但随着战略形势变化,当张家口被傅作义攻占后,关内与关外的通道几乎被切断,冀察热辽便顺势划归东北军区管辖。
此后,黄志勇便跟随程子华将军,在白山黑水间投入了激烈的战斗。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中,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。
在电影《大决战之辽沈战役》中,那句经典的“给程子华发报,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,我只要塔山!”至今仍回响在耳边。在这场决定性的塔山阻击战中,黄志勇担任前方指挥所的参谋长,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1948年8月,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正式组建,程子华任司令员,黄志勇则担任参谋长。当时这支兵团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“程黄兵团”。
这支“程黄兵团”曾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锋部队,秘密潜入关内,原计划与华北野战部队联手,合围并歼灭傅作义麾下的王牌精锐——第35军。
然而,兵团入关后,黄志勇与程子华擅自决定顺道攻打密云,这一意外举动过早暴露了行踪,引起了傅作义的警觉,差点酿成大祸。
幸运的是,华北第二兵团及时在新保安成功堵截并歼灭了35军,这才避免了战略上的重大失误。但“程黄兵团”的这一擅作主张的行为,无疑激怒了毛主席,程子华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。
南下追击部队在衡宝战役结束后,程子华被调离了军队系统。黄志勇也在此前后被任命为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,期间与12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多有往来。
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后,黄志勇继续在政工战线深耕,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工程兵部队政委、中央军委工程兵政委以及装甲兵政委等重要职务。
1955年举行盛大的授衔仪式时,黄志勇被授予中将军衔。彼时的他,年仅41岁,在授衔将领中属于相当年轻的一批,足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。
然而,或许也正是因为年轻,黄志勇在后续的工作中难免出现了一些偏差,其中就包括在1968年对徐向前元帅进行的一次“错批”。
元帅的怒火与生涯折点
徐向前元帅一生中,被批评或调查的经历并不少见,多数时候他都能淡然处之,不往心里去。但唯独黄志勇的两次行为,却让他记忆异常深刻,并称之为“整人专家”。
晚年徐帅在撰写其回忆录《历史的回顾》时,两次提及黄志勇的名字。一次是前文中提到过的在抗日红军大学时期的冲突;另一次,则是在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西北小组讨论会上,黄志勇对徐帅进行了不符实际的批评。
尽管徐帅在回忆录(2016版,第404页和498页)中并未详细阐述具体批评内容,但能被他一直牢记在心,并将其定性为“整人专家”,足以证明当时黄志勇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常人所能接受的界限,显得过于分寸。
1969年,黄志勇被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一职。在李德生将军正式就任主任之前,黄志勇还曾主持过一段时间的总政治部工作。
然而,正是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,他的一些决策和行为再次引发了诸多不满,最终导致他于1972年被撤销职务。
黄志勇在被撤职后,开始认真反思过往,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,内心充满了愧疚。他主动找到了老战友韩先楚,倾诉心中的苦闷,并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。
韩先楚念及多年的战友情谊,接待了黄志勇。但在整个会面过程中,韩先楚的态度显得异常冷淡,几乎不怎么搭话,让黄志勇很快便自觉地离开了。
黄志勇走后,韩先楚的妻子忍不住责怪他待客之道过于冷淡。韩先楚则解释道:“你别看他现在这副样子,当年在延安的时候,他连徐帅都处不来。如果不是看在战友的份上,我连见他都不会见。”
此后,黄志勇一直保持低调,在北京平静地生活着。1984年,他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。由于他早期曾在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的经历,相关部门在编写红四方面军战史时,也曾向他征求意见。
1988年,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度,同时也为老一辈革命家颁授功勋荣誉章。按照黄志勇开国中将的军衔以及他在1937年之前便参加革命的资格,他本应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然而,由于他此前曾受到过撤职处分,最终黄志勇只获得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,这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一个显著的遗憾印记。
功过间的身影
即便如此,黄志勇作为一名离休老干部,其生活待遇依然得到了妥善保障。他的晚年生活过得相当平稳,最终于2011年在北京病逝,享年97岁。
从徐向前元帅那句“整人专家”的评价,到其晚年寻求战友帮助的冷遇,黄志勇的一生,折射出复杂历史背景下,个人性格与际遇交织的深远影响。
优配网-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-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